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激活优势 创新引领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
嘉宾:包头市九原区委书记 刘俊义
摘要:激活优势 创新引领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激活优势 创新引领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包头市九原区委书记 刘俊义

2024年,九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包头市委两级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三农三牧”工作取得新进步,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因地制宜、以土地破题,加快推动农牧业规模化发展

立足包头市近郊优势,加快突破传统农业和小散弱的经营模式等问题,加快释放土地效益、形成规模效益,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一是全力提升土地生产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决将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粮食产量15万吨以上。按照“政府牵线、村级组织、村民自愿、规范管理”原则,加快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此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地区特色的牛、羊、马、鹿等种养殖品扩大规模,通过经济能人领办农民合作社等方式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对土地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二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利用好食品园区可实现就地深加工的优势条件,积极破解农畜产品多以原材料形式供应市场、产业链条短的问题,在果蔬制品、粗粮制品、酿品饮品、功能食品等深加工产业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久元牧业“巴氏奶”、富海乳业鲜奶喷粉等企业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线,切实延长产业链,把增值收益留在我区。大力推进农旅休闲产业发展,依托黄河、乌拉山等自然风光,串点成线,培育推出沿大青山生态游、都市田园体验游、沿河湿地观光游,让九原区逐步成为周边市民农旅休闲游的首选地。三是不断深化品牌化建设。扩大地区特有的“金萃九原”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开展农畜产品分级、加工、包装、品牌设计等工作,形成“一品一商标”,集中培育打造“圣鹿源”“卫东南瓜”等一批市场前景广、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强的优势品牌。四是以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制定《“九原新农人”创新创业计划》,发挥好85名“新农人”的引领作用,持续培养引进农技人才,通过他们的新理念、新技术让乡村产业焕发新活力。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尚氏番茄、美番乐等企业进行从种业到深加工的工艺流程整合,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二、城乡联动,以民需破题,加快推动民生保障水平提升

不断加快城乡融合进程,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一是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围绕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等内容,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方案,逐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改厕+治污”双管齐下,持续健全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综合执法一体化机制,通过3—5年时间逐步推进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进村入户。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缩小城乡差距。立足城乡学校实际,建立紧密型捆绑式共同体学校,打通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教学评一致性纳入和“同备一节课、同上一堂课”等途径,推动实现教研教改同步、管理考核同步、评聘晋升同步。持续开展“医疗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推动哈林格尔镇中心卫生院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采取订单、分红、托管等方式,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全部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用好公益岗位,强化就业援助,积极推广以工代赈,引导农牧民参与“三北”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三、完善体系、以难点破题,加快推动农村牧区实现现代化治理

坚持以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把村中事当成家中事,推动移风易俗,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二是提升农牧民群众法治素养。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牧民群众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三是培育乡村治理的道德力量。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挖掘、培树活动,组织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组成宣讲团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讲先进事迹,引导群众向上向善、见贤思齐。四是以数字赋能乡村“智”治。充分发挥“人和·九原”智慧网格管理平台作用,将“治理+监督+服务”一体化延伸至农村牧区,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