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九原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将基层党建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推行“党建+平台”、“党建+培训”、“党建+帮扶”三大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乐业梦”,为城市发展注入温暖底色。
“党建+平台”构建多元就业生态圈。以党建为纽带,推动政企社三方联动,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就业服务矩阵。一是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社区联合党委会制度,认真落实单位党组织及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机制,将辖区企事业单位、商业楼宇纳入党建融合圈。赛汗街道建华社区创新“1+N”协同模式,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动居民集体经济组织与第三方公司,打造能容纳120个铺位的“建华市集”,带动周边餐饮、租赁等业态发展,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共赢的就业生态。二是搭建多元就业平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线上+线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萨如拉街道第二社区党支部联合20余家企业党组织成立“社区企业联盟”,定期发布岗位需求、组织专场招聘,累计解决居民就近就业岗位50余个。三是强化资源整合共享。打破传统壁垒,推动辖区单位开放闲置场地、设备等资源。白音席勒街道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协调物业公司、商业综合体设立“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技能展示、岗位对接等服务,让家门口的就业渠道更畅通。
“党建+培训”精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红色服务链,将培训课堂搬到居民楼下,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就业“金钥匙”。一是织密服务网络。组建由社区党员、网格员、物业人员等组成的就业服务队伍,通过“敲门行动”建立居民就业需求台账。麻池镇北新社区联合恒源职业培训学校开设直播带货、短视频拍摄等公益课程,累计培训居民200余人次,帮助“宝妈”等群体实现居家就业。二是创新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就业需求,推出“错时培训”、“定制培训”等特色服务。麻池镇景富社区开设计算机操作、母婴护理等技能课程,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参与,培训合格率达100%,结业学员就业率提升40%。三是强化政策赋能。组织人社部门开展“政策宣讲进社区”活动,通过现场答疑、案例解析等方式,帮助居民了解就业创业补贴、技能提升奖励等政策。白音席勒街道万科社区举办“择业明智、未来可期”主题活动,现场解答居民咨询80余人次,发放政策手册200余份。
“党建+帮扶”托起特殊群体就业梦。聚焦残疾人、“二胎妈妈”等群体,开展造血式帮扶行动。一是打造就业帮扶品牌。整合妇联、残联等资源,创建“琴心巧手”工作室、非遗手工坊等特色项目。白音席勒街道德贤社区为聋哑妇女提供手工编织培训,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沙河街道花园社区开设“掐丝镶嵌宝石画”工坊带动30余名妇女再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二是激活闲置资源潜力。利用社区闲置空间创办“爱心小铺”、“书画院”等公益项目,优先吸纳困难群体就业。沙河街道黄金社区设立慈善基金,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模式,帮助15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公益助困”的新路子。三是构建长效保障机制。“一人一策”建立帮扶台账,为特殊群体提供从技能培训到岗位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沙河街道积极探索妇女手工坊“订单定向”精准就业模式,为“二胎妈妈”开发社区服务、居家客服等弹性岗位,既解决育儿难题又增加家庭收入,真正实现工作顾家两不误。
往期回顾
2025年4月份“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指引
盘点·2024|回望这一年包头组工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