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策问答库 > 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打印
  •   保存
  •   关闭
  • 如何看待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怎样应对门诊"一号难求"?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06日 09:28    来源: 九原区人民政府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如何看待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怎样应对门诊“一号难求”?——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权威专家解答热点话题

    随着冬季来临,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等交织叠加,如何正确认识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怎样应对门诊“一号难求”的情况?在11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媒体集中采访中,多位权威专家应邀解答。

    所谓“叠加感染”并非今年新发问题

    11月23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最新一周流感监测显示,前一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甲型H3N2为主。秋季以来,肺炎支原体在各地呈多发态势,随着北方秋冬季的来临,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感染人数也有所增加。

    不同病毒的流行会不会造成“叠加感染”?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所谓“叠加感染”不是今年新出现的问题,即便某些病人身上分离出多种病原微生物,但这些微生物未必都是致病的。

    童朝晖说:“实际上,冬季一直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过去我们不太关注,其实每到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微生物分离出现两种、三种都很正常。”

    如果测出两三种是否都需要治疗?童朝晖解释道,检测出两三种微生物,不一定都是致病菌,还需要靠临床大夫通过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影像学以及一些其他检验化验进行综合分析。即便检测出两三种微生物,实际上致病的可能就是其中一种。

    此外,有人担心这一波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新冠病毒有关,对此,童朝晖表示,二者完全没有关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都是很相似的,都会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社区医院、互联网医院有能力承担诊疗

    一些孩子发病后出现高烧情况,家长担心其身体健康,纷纷前往一些大型医院进行就诊,于是出现了“一号难求”的情况。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表示,发烧温度的高低不绝对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就发热本身而言,只有当发烧出现超高热或发热时间超过三天,才必须要去医院就诊。如果症状不重,家长可以在家观察孩子情况,或是带孩子就近去基层医院、社区医院进行检查。

    专家介绍,呼吸道常见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上呼吸道,现在许多社区都有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药品配备充足,上下转诊机制通畅,完全有能力进行诊疗,广大老百姓可以放心前去看病。

    同时,为了解决就诊困难,近年来,我国许多医院在推广互联网诊疗,方便了医患沟通和网上转诊。

    王荃表示,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一样可以实现和专业医生的交流。最重要的是线上形式让孩子不必直接接触医院环境,避免了交叉感染风险。

    “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生病的情况,让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状态和营养摄入,这对于恢复健康非常重要。”王荃说,孩子一旦生病最好居家休息,家长也不要再带孩子去人多或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要去,注意给孩子戴好口罩,减少感染风险。

    切忌自行给孩子用药预防感染

    近期,由于部分学校和幼儿园出现了呼吸道疾病集体发病的情况,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会被传染,于是选择自行给孩子服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

    “千万不要自行用药物进行预防,让孩子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习惯就是最好的预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服用治疗的药物来预防呼吸道感染”是很大的认识误区。

    刘清泉提示,如果自行提前用药防治,吃错药、乱吃药都有可能出现耐药的问题,这不仅对孩子甚至对全部人群都可能产生影响。

    而对于孩子生病出现发烧情况,刘清泉说,孩子发烧不必急着进行输液。发烧可以靠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西药见效快,中药退烧缓慢但效果持久。医生会根据孩子病情判断是否要输液,并非所有发烧都需要打点滴。

    刘清泉说,预防主要还需依靠调理好日常生活,注重适当锻炼和劳逸结合,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清淡、营养的饮食。如果一些老年人本身有慢性疾病,最好去咨询医生提供具体预防方法。

    AI阅读助手:
    点击开始解析文章内容,总结生成摘要...
    {{ placeholder }}
    我要对文章提问

    本内容提供均基于AI自动总结生成,与主办方无直接关联。查看详情

    对本篇文章及关联文件进行提问

    {{ item.title }}
    停止回答
    免责声明

    1、AI阅读助手,旨在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部分答复内容采用AI技术生成,生成式答复内容有歧义或不够准确的,请您阅读其他原文,以原文内容为准。

    3、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与原文内容产生冲突时,请以网页原文的具体内容为准。

    4、我们致力于提供准确、有用且客观的信息,但鉴于AI技术的局限性和数据源的多样性,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用户在使用本平台提供的内容时,应自行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并承担因使用这些信息可能产生的所有风险和责任。

    5、AI阅读助手,提供均基于AI自动解读,与任何主办方或建设方无直接关联,我们对此类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适用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用户在使用时请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

    语音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原文
    阅读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