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包头日报》2025年10月10日03版
近年来,九原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鼓励和支持农牧民以家庭为单元、以庭院为载体,盘活方寸之地发展庭院经济。从菜园子、果园子到文旅体验场,小小的庭院不断拓展着增收边界,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绘就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金秋时节,新河村“大源哥江湖菜馆”里笑语不断。一场“南瓜季亲子面点制作”活动正火热进行,市民冀娇正带着朋友与面点师一起削南瓜、蒸南瓜、揉面团,体验着亲手制作的乐趣。这场热闹的活动,源于今年7月一场强降雨后的暖心助农。面对400多亩南瓜滞销的困境,菜馆经营者范爱军凭借面点技艺,萌生了将南瓜融入面点开发体验项目的想法。与村委会一拍即合后,“南瓜季”亲子活动应运而生。“周末日均接待50多个家庭,一个月就帮村民销售南瓜超万斤。”范爱军笑着说。
如今,范爱军的菜馆还将计划推出中秋月饼制作、杀猪菜体验等活动,并同步开设秋菜市集,让游客在就餐之余能买到农户直供的新鲜蔬菜。“我们不只是做单一活动,更想以点带面,通过‘企业+村集体+村民’模式,把更多乡村美食和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新河村主任祁小虎补充道。
沿黄河景观大道一路前行,岸边错落的农家乐里飘出炖鱼的鲜香,招牌上“开河鱼”三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在刘祥鱼馆的大院里,游客们围着圆桌谈笑风生,老板刘祥忙着招呼客人,眼角眉梢都堆着满足的笑意。“我从2005年开始经营,最初只有三个蒙古包,那时收入并不理想。后来路修通了,人流量大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老两口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这句朴实的感慨,道出了九原区无数农牧民的心声。曾经那些闲置的庭院,如今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我们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发力,开辟出以乡村旅游、采摘体验、生态庭院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致力于让每个农家小院都成为充满希望的致富园。”哈林格尔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海波说道。
如今的哈林格尔镇,围绕农文旅融合目标,在黄河沿岸科学划分湿地保护带与产业融合区,用好新河村“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金字招牌,整合40余家单位组建“渔家乐党建联盟”,让“黄河渔乡”品牌越叫越响。
同时,产业融合的触角不断延伸。哈林格尔镇今年新建成的田禾农业嘉年华,作为包头首个室内研学亲子主题项目,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青鸟养生庄园的露营烧烤基地,成了年轻人的周末打卡地。这两个总投资超1600万元的项目,全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来836万元旅游收入,更让周边农户的庭院农产品成了紧俏的“抢手货”。
走进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的花馍制作工坊,蒸腾的热气裹挟着浓郁麦香。48岁的村民苏瑞萍熟练地拉开蒸屉,热气中,俏生生的醒狮兔馍鼓得像小枕头。“蒸了几十年花馍,没想到老手艺能挣上钱!如今,钱包鼓了,腰杆直了,日子越过越红火!”苏瑞萍感慨地说道。
乌兰计五村发展花馍产业并非偶然。依托深厚的民俗文化土壤,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制作花馍的传统。为了让这门手艺焕发新生,村党支部特邀内蒙古非遗项目《面塑》包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邢茹,为村民开展系统培训,并顺利建成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现代化花馍工坊。面对销售难题,村里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策略,既积极开拓线下市场,又大胆尝试电商直播带货。如今,花馍工坊已带动1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预计全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阿嘎如泰苏木更以此为契机,计划整合旅游资源与花馍产业,全力打造“非遗体验——生态观光——民宿餐饮”一体化链条,并推出多条特色产品线,让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围绕全域旅游思路,阿嘎如泰苏木还实施大罕台旅游景区项目,推进玻璃水滑道、民族特色餐厅等设施建设,借助那达慕大会等赛事活动规划旅游大通道驿站,辐射带动路边经济、餐饮娱乐等精品体验旅游品牌,为农牧民就业拓宽渠道。除此之外,牧民们还打破传统模式,把自家院落打造成“红石榴”研学体验点。游客们跟着牧民学做奶食、缝制蒙古包饰件,沉浸式体验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小小庭院既是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也成了牧民增收新渠道。
庭院经济能从“小打小闹”发展成“大气候”,离不开广大农牧民的主动创造,更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托举和创业环境的持续优化。
九原区实施的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计划,已培育180名“新农人”;83名农技指导员结对249个科技示范主体,12名科技特派员全年服务农牧民800余人次,10期线上种植培训惠及1.7万人次。这些举措,让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有了坚实的“技术靠山”。
乡村创业园的建设,更为庭院经济规模化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以广恒村为代表的创业园,带动周边830多户农民大面积种植“麒麟瓜”,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多元化的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白音席勒街道二道沙河北村计划投资建设中草药精捡分级厂,延伸黄芩产业链;哈林格尔镇厂汉村计划建设食品加工厂,服务周边市场;麻池镇北滩村则利用交通优势,新建新能源货车甩箱物流驿站……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让“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美好乡村图景正逐渐变成现实。
“我们希望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将分散的庭院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的良性循环,让农牧民发展有底气、增收有保障。”九原区农牧局副局长常新说道。
如今,九原区的庭院经济正从“方寸之地”走向“广阔舞台”,从单一的种养走向“农业 + 文旅”的深度融合。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个个农家小院不仅长出了“金疙瘩”,更长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