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如拉街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始终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基层治理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重要抓手,依托“萨事・如意”党建品牌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将政策宣讲、民生服务与发展实践同民族共融需求深度融合——以多元服务回应各族群众期盼,通过“三维治理图谱”明晰民族团结进步方向、“三阶治理实效”推动共同体理念落地见效,让党的温暖转化为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成果,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与“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一同从思想共识变为行动自觉。
政策宣讲“声入人心”
让党的声音成为“感党恩”的思想源泉
街道创新“立体化宣讲矩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党的政策、传递党的温暖,让“党恩”之声飞入寻常百姓家,筑牢群众“感党恩”的思想根基。
一是惠残政策暖人心,多维宣传零距离。为确保残疾人能够充分知晓并享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政策,切实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与社会融入感,萨如拉街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开展残疾人惠残政策宣讲。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惠残政策解读文章,扩大政策知晓范围;线下组织集中宣传活动,现场答疑解惑;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一对一讲解残疾人康复补贴、就业扶持等政策;举办惠残政策知识竞答活动,以趣味互动的形式,让群众在参与中加深对政策的理解。通过多维度宣传,辖区内残疾人政策知晓率显著提升,众多残疾人了解到相关补贴政策,真正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每一位残疾人身边。
二是防汛救灾筑防线,农技护航保民生。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冲击,保障农户利益和地区粮食安全,萨如拉街道针对防汛救灾工作积极开展宣传与指导。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灾后补种技术指导,帮助农户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提高补种成活率;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宣传活动,通过现场示范、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农户传授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知识,增强农户防灾减灾能力。目前,受灾农田的补种工作顺利推进,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明显增强,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稳定,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的“粮袋子”,彰显党对民生的关切。
三是文化品牌焕新彩,农垦记忆展风华。为传承农垦精神,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群众文化认同感,萨如拉街道深度挖掘农垦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精心编撰出版《峥嵘岁月农垦记忆——黄河乳牛场60年发展历程回述》志史书籍,全书170页,4万余字,全方位展现农垦发展的峥嵘岁月与辉煌成就,并在区政协会议上首发500册,引发广泛关注;推出萨如拉文旅推介大使“萨萨”和“如如”,以生动鲜活的形象助力“多彩萨如拉”文化品牌升级。此举不仅激发了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关注,进一步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让农垦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破解民忧“快如闪电”
以务实行动筑牢“听党话”的信任基石
针对12345热线反映的民生痛点,街道紧扣“听党话、办实事”的要求,推行“红链聚力・党群连心”工作法,用“行动如风”的效率回应群众期盼,让“听党话”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
一是民情收集“零距离”,听党指挥察民意。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民情走访日”制度,主动下沉网格听民声、察民情,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动态解决自来水维修、灌溉管道铺设、健身广场改造、农产品滞销等民生问题60余件。第一社区草原队自来水工程建设中,街道党员干部亮身份、作表率,以党的“为民服务”宗旨为指引,全程紧盯工程进度、严把质量关。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验收阶段,1350米供水管道顺利铺设,新建阀门井、水表井各2座。居民望着家门口日渐成型的供水设施,纷纷为这项惠民工程点赞,“水通了、心暖了”的真切体验,让大家愈发认可“听党话才能解难题”。
二是服务响应“加速度”,跟党行动解民忧。街道践行党的“马上就办”作风,推行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困难关爱“三直达”服务。针对独居老人王奶奶因腿脚不便,无法前往社区办理低保入户认证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当天上门,耐心指导她完成身份信息录入、人脸识别等认证流程,实现“小事当场办、难事协同办”。老人感慨道:“党培养的干部就是靠谱,有困难找他们准没错!”这样的“零距离”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听党话,日子更有盼头”。
三是作风监督“常态化”,守党纪律提质效。街道党工委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求,对民生事项实行“挂牌督办”,建立“受理-办理-反馈-督查”闭环机制,推动“接诉即办”党员责任制落到实处。在党的纪律监督保障下,群众工单满意率超90%,用“纪律严、服务优”的实效证明“听党话、守纪律,才能让群众更满意”。
实干发展“暖如泉水”
用发展成果凝聚“跟党走”的强大合力
街道始终把“跟党走”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果,构建“产业+治理+文化”振兴生态,让“幸福如泉”浸润千家万户,让群众在共享发展红利中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一是三产融合强根基,跟党发展富口袋。紧跟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依托“农牧业+文旅”产业链,培育“萨如拉有机奶”“黄河鱼宴”等特色品牌,联动九里温泉康养综合体,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温泉”四季旅游线路。在党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下,2025上半年接待游客突破8万人次,带动周边商户增收同比超10%。不少村民说:“以前靠天吃饭,现在跟着党搞产业,不仅收入高了,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二是治理创新提效能,跟党治理享安宁。响应党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要求,组建“面对面好商量”议事团,推行“小事网格议、难事联席商”机制,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围绕草原队自来水问题,各部门领导及居民代表30余人参与协商。会前调研摸清缺水难题,会上委员提建议、部门解读政策,各方表态推进工程,展现民主协商实效。群众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跟着党搞治理,社区更和谐、生活更安稳”。
三是文化铸魂聚合力,跟党奋进聚民心。落实党的“文化自信”要求,实施“润心文化”工程,举办“黄河故事美食季”“召湾故里情萨三邻里集”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故事。活动设置红色政策角,将医保解读、反诈宣传等惠民政策融入文化活动,政策宣传员现场为群众解答各类政策疑问60余次,同时舞蹈队精心编排的《热情的萨如拉》,以灵动的舞姿展现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党的感恩之情,用舞姿描绘“党的政策让街道变美、生活变好”的图景,让“跟党走”的信念在文化熏陶中深入人心。
“萨如拉街道大事小事,皆能如居民所愿”,萨如拉街道以“萨事・如意”党建品牌为引领,始终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用“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用“绣花功夫”优民生服务,让党的好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来,街道将持续深化“三阶治理”模式——以“协商如亲”聚“感党恩”共识,以“行动如风”解“听党话”难题,以“幸福如泉”促“跟党走”发展,不断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萨如拉答卷”,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