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于九原教育而言,是收获之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创历史新高,两名学子双双叩开清华北大之门,中考高分段人数持续增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通过省级验收……
这一切背后,是九原区教育以集团化办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双轮,驱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坚定实践。近年来,九原区将集团化办学与校长队伍建设作为两大核心引擎,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与人才赋能,构建起“优质带动、全域提升、内涵发展”的区域教育新生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九原区正以坚实的步伐跨越教育优质均衡的新台阶。
集团化办学扩资源
“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在,好学校就在家门口。”
“学校给孩子们配备了好老师,咱这心里一下就踏实了。”......
在沙河二小教育集团花园路校区门口,一群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们回想起曾经的“求学之路”,总有唠不完的嗑儿。而这,正是九原区近年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的生动注脚。
沙河二小教育集团校的总校长赵利生,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教育“老匠人”。他告诉记者,集团化不是简单的“贴牌加盟”,而是深度的融合重生。“我们向分校派驻执行校长,骨干教师按需流动,教研活动同步进行,目的就是把沙河二小多年的教学理念、管理文化和课程体系,像血液一样输送到新校区,让它自己产生造血能力。”赵利生说。
对于世纪路第一小学的执行校长尚飞来说,集团化带来的最大财富是让他们多了一位“大家长”——名誉校长吴秀玲。建校之初,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选派资深教育专家吴秀玲担任该校名誉校长,为她“把舵”。“吴校长帮我们系统规划了‘四高四化’的蓝图,从校园文化到课程结构,避免了新建校容易走的弯路。”尚飞说。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两年时间,世纪路一小口碑鹊起,甚至带动了周边楼市的活跃。2023年,毗邻的世纪路二小开始招生。如何避免新一轮的“择校”焦虑?九原区果断成立“世纪教育集团”,聘任已荣退的吴秀玲同时引领两所学校。
“吴校长就像一个超级大脑,从管理赋能、课程指导、师资培养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两所学校提供支持。”尚飞形容这种模式是“比翼齐飞”。不到一年时间,世纪路二小也快速成长为家长口中的“好学校”。
集团化的另一端,紧密连接着广阔的农村。就在一年多前,哈业胡同中心校的王老师还常为教学思路固化、难以突破而困扰。“课堂模式单一,缺乏新鲜理念的碰撞,老师和孩子都很难有更大提升。”转机,发生在与沙河二小结成“教育发展共同体”之后。
现在,每月一次的“同课异构”是王老师最期待的日子。“沙河二小的老师们带来的不仅是新方法,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这种“一对一”的精准帮扶,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机制,让城区校不敢敷衍,乡村校真心受益。数据显示,近两年,参与共同体的农区学校教师在市级教学能手评选中的获奖人数增加23%,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不仅如此,九原区的眼光并未局限于区内,他们主动伸出橄榄枝,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全国名校“联姻”。包三十三中与陕师大、西南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实习生基地建设,为优秀师资的引入和培养奠定基础;沙河二小教育集团与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九原区实验二小与首师大附属学校、麻池中心校与苏州“金陵微课程教学法联盟校”、实验一小与东北师大附中小学部等分别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借智发展”,区域学校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升级”,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N所学校、辐射整个区域”的良性发展格局。
从名校带动到专家引领、从城乡携手到全国借智,九原区的四种集团化模式仿佛四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撑起了一个优质均衡的教育生态圈,让优质教育资源的活水,流向每一所学校。
名师培育强根基
“从教5年,去年是我参加培训最多、成长最快的一年,现在备课感觉思路完全打开了!”说这话的是九原区沙河二小语文教师武凤。她刚刚在全校展示了一节公开课,巧妙的课堂设计和学生高涨的参与度,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武老师的快速成长,并非个例。在九原区,一场以“成长中的教育家”为品牌的教师培育专项行动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教育氛围。越来越多像武凤一样的老师,从“埋头教书”走向“抬头看路”,专业成长的路径越走越宽。
为赋能教师成长,九原区扎实推进“1+4+N”教师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新强师计划”“教师星讲坛”“成长中的教育家”系列专项行动。近三年,高规格举办校长论坛22期,200多位高水平专家引领,9000多人次干部和教师广泛参与,全面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和学校治理水平。
“专家不是来给我们现成答案的,而是带着我们一起备课、磨课,甚至一起走进教室,观察学生最真实的反应。这种‘手把手’的指导,让我们知道了好课原来是这样‘磨’出来的。”世纪路一小教师杨贯南深有感触。
除了“向上”借智,九原区更着力于“向内”盘活资源。通过组建“集团校+薄弱校”教研共同体,让优质师资的辐射范围突破了学校的围墙。
哈林格尔中学的青年教师车思琴对此感受颇深:“自从我们和包49中结成教研共同体,每周的线上联合教研雷打不动。我们一起备课,同步观摩名师的课堂,这种‘陪伴式’成长,解决了我们乡村教师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困惑。”
为了让老师们安心从教、热心从教,九原区在激励保障上做足了文章,一系列改革方案相继落地:“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了教师交流的制度壁垒;奖励性绩效方案4.0版本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乡镇教师补贴则让农村教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
如今,在九原区,“成为一名成长中的教育家”已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无数一线教师正在践行的日常。从引进人才到培育骨干、从机制创新到生态营造,九原区正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点亮自己的灯,进而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为每一位愿意成长的老师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最终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亮九原区的每一个角落。”九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俊说。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发展的蓝图正在绘就。九原教育正以坚实的步伐,在这条以“双轮驱动”为路径的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