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包头日报》2024年1月23日04-05版
千仞峰巅瞻远景,奋楫潮头启新程。2025年新年伊始,九原区先后召开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九原区两会,全面回顾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精准分析当前形势与预期目标,谋划部署2025年的发展工作,为九原区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指路领航。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九原区上下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坚克难,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迎难而上,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闯关夺隘,全力开创九原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01 豪情满怀,书写奋斗答卷
- 2025 -
过去的一年,是九原区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其不易的一年,也是承压前行、协力攻坚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九原区全区上下和衷共济、同心协力、笃行实干,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4.5亿元,增长8%左右,跻身自治区第14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左右,连续3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全年对接企业680家,签约优质项目38个,协议金额606.9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1.4%;实施总投资1020.3亿元重大项目68个,项目质量、投资完成率位居全市前列......一个个可喜的成绩,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正是九原区综合实力持续壮大最为直观、最为有力的写照。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工业立区基础更加扎实,国能二期主装置EPC总承包签约完成,大全多晶硅二期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亿珂电子特气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建成自治区唯一集“世界三大特种纤维”为一体新材料产业园区。举办促消费活动20场,拉动消费2亿元;引进蒙欧国际陆港、智慧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物流园过货量累计突破600万吨。与清华大学合作种植6000亩盐碱地辣椒,建成自治区首个“当年实施、当年受益”高标准农田项目5600亩,打造千亩高效增粮示范区5个,粮食产量稳定3亿斤以上。
提升城乡颜值,绘就幸福底色。新建续建市政道路6条,顺利打通建安大街、民族西路南延等断头路,210国道提质改造竣工通车。完成“温暖工程”项目9个,铺设再生水管线3.6公里,改扩建口袋公园8个,升级便民市场2处,建设儿童游乐设施13处。新增充电桩171个,配置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设施709个,率先实现城区垃圾分类回收全覆盖。完成“保交房”1958套,办结住宅类产权遗留项目36个,惠及群众2.9万户。G65改扩建顺利贯通,包银高铁(九原段)主体完工,养护农村公路6条20.5公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项目11个,5个嘎查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擦亮生态底色,书写“绿色答卷”。实施三电厂调峰改造项目,空气质量达标比例80%以上。治理雨污分流二次管网243公里,接通职教园区污水管网,全区地表水监测点位连续2年达标。重点实施“三北”工程,完成封山育林0.8万亩,开展中幼林抚育2万亩,打造自治区保障性苗圃273亩。3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绿色工厂”。清理“僵尸企业”8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423亩。
聚力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深原科创建成国内最大AI智能“黑灯实验室”,实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落地运行大全新能源研究院,填补全市多晶硅领域研究院空白。加快国企实体化转型,入股参股公司16家,产值达到8.32亿元。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全年进出口额突破11亿元,B保货值增速位列自治区首位。新增“全区通办”事项65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服务111项。拨付企业发展扶持资金1.7亿元,帮助企业获批贷款4.2亿元,新增“四上”企业49家,市场主体3351户。牵线搭建产销对接会28场,促成7笔供需订单,意向金额超6亿元。
厚植为民情怀,增进民生福祉。投资1.47亿元建成世纪路二小、二幼分园、保利幼儿园,提升改造7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070个。新组建教育集团5个,教育共同体5个,引进名校长4名,优秀教育人才52名,发放安家补贴170万元。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创近十年新高。九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年门诊量突破19.3万人次,打造8个重点专科,引进学科带头人、紧缺急需专技人才16名。全年民生支出19.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2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373人。举办各类演出210余场,新增自治区级综合文化站3家。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成功申报4A级景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300万元。新增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位16个,“五色户卡”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一年来,九原区以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持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改善城乡发展面貌,升级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增进社会民生保障,不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这一年的砥砺奋进和探索实践,不仅为九原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更加增强了全区上下继续向前的自信与自觉。
02 蓝图绘就,奔赴璀璨新程
- 2025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 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全面落实自治区和包头市部署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紧扣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安排部署,加快发展五大重点产业,全力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保持稳中快进,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好“九原答卷”。
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
为落实总体要求,实现预期目标,九原区将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在改革上出实招,在发展上干实事,在转型上用实劲,在创新上求实效,切实扛起责任使命,全力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
03 奋楫扬帆,共筑时代华章
- 2025 -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原区将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干劲,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冲劲,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勇拼搏、砥砺前行,为重振包头雄风贡献九原智慧与力量。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体现九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全市“3+5+N”产业发展布局,聚焦5大主攻方向,全力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工业产值突破450亿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完善梯队培育体系,力争年内新入规“四上”企业55家、市场主体3200户以上。精准实施总投资14.48亿元的9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道路管网工程,推动7个要素保障项目,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动园区首个生活配套服务中心开工建设,补齐多元生活服务需求短板,全力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推动中心城区发展能级跃升,高质量打造宜学宜居幸福城市。突出打造教育高地,优化调整学校布局,聚力培育一流高中,提质中小学教学质量,推进与青昆优质学校跨区域联盟办学,实现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优势资源共创共享,力争3年内打造市级名校6所。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建成全市最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持续放大包师院等消费带动力和人口吸附力,统筹谋划周边开发,推动中心城区向北发展。整理出让570亩土地,启动国能总部、闽商大厦等地标建筑,交付8个“保交房”项目,新建续建政通路等道路9条,打通“断头路”6条,建设充电桩(站)190个,提档升级哈屯高勒游园、巴音高勒公园,改造老旧小区7个,新建儿童游乐设施6处。绿化美化鼎新路等道路6条,完成综合管廊智能化改造,提升横竖街配套景观,协调开行公交专线,全力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示范街区。打造“物业党建联建”示范点5个,完善物业企业考核办法,创建自治区示范物业服务项目3个,新建一处厨余垃圾暂存中心,确保生活垃圾年回收量达3600吨以上。
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丰富新建社区商业业态,打造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个,争创自治区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落实好“两新”加力扩围政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促消费活动。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敲门行动”,深化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落地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40个,协议金额65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45亿元以上。举全区之力推动总投资1122亿元的68个重点项目提速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投资190亿元以上。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把握更加积极的政策环境、产业转移等机遇,策划储备项目75个,争取纳入自治区、全市计划大盘,形成滚动接续良好发展格局。
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积极引进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培育壮大人才科创中心,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研究院所。力争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7人、高技能人才235人,争取上级科技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打造企业共享开放中试平台1个,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3项。引导企业通过B保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推进国运绿能新能源重卡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物流贸易企业,推动物流园年货运量突破900万吨。力争恢复开行中欧班列,全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2亿元。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组建园区投资开发公司,深化园区控规修编成果,建立完善入驻企业退出机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不断提升园区发展活力。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耕种面积稳定20万亩以上。引导农户由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集约转变,力争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亩,改良盐碱地2000亩,确保粮食产量达到3亿斤以上。改善农田节水灌溉条件,争取三湖河灌区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开展渠道清淤12.5公里。建成智慧设施农业基地3家,新建改造设施农业1000亩,力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90%。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完成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4个村屯绿化项目,常态化整治沿路、沟渠等区域环境卫生。养护农村公路11条56公里,完成古城村供水保障工程,争取启动哈业胡同镇北部集中供水改造。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嘎查村达到13个。
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效,推动明拓超低排改造年内完成,启动国能煤化工尾气减排项目,确保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6.6公里,推进前营子村土地综合治理,建成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力争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2%。加快实施“三北”六期工程,统筹推进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和阴山北麓综合治理项目,开展中幼林抚育2000亩,完成封山育林1000亩。持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和重点区域绿化养护,实施大青山南坡提质增效工程,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万亩,治理易沙化土地2.1万亩。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节能技改项目,打造低碳园区,推动高载能产业高比例绿电替代,全力落实1GW保障性新能源指标,高标准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好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等配套政策,精准做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建成乡镇区域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完善多元化养老模式,持续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区域医共体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实施适宜技术推广和治未病中心,试点打造公立医养结合模式,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格,构建“三级机构+社区+居家”医养全覆盖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50场以上,加快启动温泉开发利用项目,推动实施梅力更景区提档升级项目,打造“沿山游”“沿河游”“都市游”精品旅游路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绿动九原”体育嘉年华系列赛事,增加公共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促进文旅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更加严格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牢底线红线。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政府各部门主责主业。广泛宣传“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持续讲好“昭君出塞”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重点打造5个升级版示范点位,选树5名典型人物,推动阿嘎如泰苏木复评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制,精细化常态化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升应急指挥、救援、物资保障能力,做好各领域安全工作。把推广“枫桥经验”和信访代办制有机结合,抓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建设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九原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高的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大的魄力推动工作,以更实的举措破解难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九原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