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于《包头日报》2024年9月12日05版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近年来,九原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有解思维”破解教育发展瓶颈,以工作实效满足群众殷切期待,全力打响“优育新都·宜学九原”教育品牌,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走过鸟语蝉鸣的盛夏,
迎来金风送爽的初秋,
蓬勃的生机开始在校园蒸腾。
九月的风,
带着书香的味道,
轻轻翻开了新学期的篇章。
9月2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阳光透过校园的树梢,洒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背着新书包、穿着整洁的校服,满怀期待地走进学校。校园里,老师们一声声“同学们好”是对学生热烈的欢迎,一声声稚嫩的“老师好”则是学生对老师的热切回应,空气中弥漫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是新学期的开始,也是梦想起航的时刻。

教育惠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最关心孩子在哪上学、能否上好学。九原区始终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放在心上,坚持办好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实事,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

聚焦“好上学”文章,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成实验二小改扩建,加快实施世纪路二小新建和实验一小改扩建项目,重点推进包五十五中年内开工,加快中心区学校扩容增位;完成沙河一小、沙河二小、包四十六中、包四十九中等学校整体提升,进一步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截至目前,资源均衡配置,缩小校际差异,差异系数全部达标。

聚焦“上好学”文章,加快提升教育质量。强化校长队伍建设,高标准举办了19期“校长论坛”,参与人数突破8000人次,逐步形成“新锐校长-优秀校长-杰出校长-领航校长(名校长)”梯级培养体系;实施强师计划,引进高素质教师培训培养团队,扎实推进“1+4+N”教师培训体系。截至目前,共培养“领航校长”11名、“卓越教师”11名、“骨干教师”526名。

在九原,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勇担教书育人重责,一批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用智慧和经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郭茜通过考核成为了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与此同时,在包三十三中教书多年、被评为特级教师的曹权,继续站在讲台上为学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已经退休又被返聘的沙河第二小学教师苗秀莲,退休不退岗,重新回到讲台发挥余热。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九原,“老中青”教师们热心从教、精心从教、终身从教,用爱与奉献诠释责任担当。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九原区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启动新时代“成长中的教育家”强师赋能计划,累计派出教师逾千人次进行跟岗学习;深入推进与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项目,常态化开展合作项目22批次。截至目前,九原区累计培养特级教师3名;自治区学科带头人13名,自治区教学能手19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03名,市级教学能手157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42名,区级教学能手534名。全区师资力量和教学质效正在逐年攀升。
“我们持续深入开展‘同备一节课,共上一堂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主要在学期末、开学初发挥区内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集全区教研之力,进行精品课堂深度打造,实现从‘有解教研’走向‘优解教研’,培养了一支业务精湛、家长认可的教师队伍。”九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俊说。

在九原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
数学老师杨艺正
通过分析“沙漠之舟”骆驼体温变化,
为学生讲解图像蕴含的
数学信息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程轻松易懂、融学于趣,
引起同学们的热烈参与和讨论。
此次来听课的不仅有学生,还有九原区实验教育集团的专家老师们。“实验教育集团成立后,重塑教育系统的第一招就是打造高效课堂。我每周都会带着教研组下沉学校,随机走进六到十位老师的课堂,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意见,以打造高效课堂的‘小切口’,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大目标’。”九原区实验教育集团名誉校长宋建东说。

今年以来,九原区加快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以沙河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为先行示范,持续高规格推进实验教育集团、世纪教育集团启动,全面实现个性化教学、精准式教学。

“这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我去孩子班级听了老师们的课,也参加了好多学校的活动,感觉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家长王女士说。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学校教学方式,寻找一条适合九原区特色教育的道路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九原区积极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和“万名家长进校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有序开展,实现家长和老师的双向奔赴,共同绘就教育发展同心圆。

攀高逐新求突破,砥砺奋进勇争先。下一步,九原区将以更高站位优化机制、以更高标准提升质量、以更强举措破解难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打造与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相适应的一流教育作出更大努力。
停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