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嘎如泰苏木,坐落于包头市西北部近郊的绿洲,总面积226平方公里,滋养着2729名常住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比高达46%,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可达1100万元。在这片富饶而多元的土地上,苏木党委以党建为舵,领航前行,积极推行“干部牧民大结亲”活动,为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和文明和谐苏木的构建,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认亲”结情缘 当人民的“办事员”
为深化服务群众,苏木优化基层沟通渠道,创新沟通机制,开展“干部牧民大结亲”。77名干部积极与678户农牧民结对,与嘎查村级党组织共谋发展,共同学习交流、开展组织生活,解决凝聚力不足、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教育不丰富等难题,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实现“单打独斗”到“共创共建”的转变。干部们转变作风,深入田间地头,与农牧民“一对一”结对,倾听诉求、解决难题、化解纠纷,共同谱写“共建共治共享美丽源头”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探亲”问需求 当政策的“宣传员”
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农牧民的真实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和宣传资料,向农牧民普及理论政策,引导其摒弃陋习,争做乡风文明建设的推动者。结亲队伍不仅是宣传者,更是倾听者,他们认真记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详细档案,确保政策贴近群众需求,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一转变,让群众工作更加务实、有效,真正实现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号召。
“帮亲”解烦忧 当群众的“服务员”
苏木党委秉承“愿管小事”的精神,视群众所忧所急为自身重任。从夏日防火、汛期警示,到荒地改造、助农畜牧,再到道路协调、地界调解,乃至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援助,苏木始终坚守“为民惠民爱民”的初心,筑牢群众对党的信任与追随。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与营造共治共享氛围的过程中,苏木党委积极倡导文明新风,简化婚丧仪式,以实际行动引领农牧民投身生态保护、环境整治、民族团结等关键领域。这些努力不仅为构建美好社会新局面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在苏木党委的引领下,苏木文明新风兴起,婚丧仪式的简化、农牧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整治和民族团结的壮丽景象,这些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证明,更是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在苏木党委的持续努力下,这片土地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新局面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