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打印
  •   保存
  •   关闭
  • 【政策解读】《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9日 16:00    来源: 九原农牧之窗公众号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5月2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基础上,立足我区实际,聚焦种业振兴对原条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种水平,夯实种业振兴的法治基础。

    一、修法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基地的要求,在内蒙古考察时指示内蒙古要发展生态农牧业,这些重要的指示为我区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关于《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种业振兴新阶段。《条例》修订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及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落实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提供制度保障。

    《种子法》2021年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种子质量管理、种子进出口等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221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转基因种子的审定制度;《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0221月进行了修订,确定了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条件。上位法及配套办法的变化,需要对条例对应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上下位法律的统一和制度的协调。2024年6月,代钦副主席批示了由自治区农科院智库研提的关于自治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管理办法的报告,要求研究制定相关办法。

    我区是农业和制种大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左右,制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截至2024年底,全区持有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254家。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种业振兴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良种繁育基地和南繁基地建设有效推进。然而,我区种业振兴在科研育种能力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建设、种业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还亟需加强。修订《条例》,将一系列推进种业振兴的政策要求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有利于补齐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建设短板,提升种业综合实力。《条例》的全面实施,必将充分发挥立法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实现我区向种业强区的转型升级。

    二、本次修订的亮点特色 

    建立品种认定制度我区现有燕麦、荞麦、藜麦、糜子、绿豆、红豆、甜菜等30多种优势特色的非主要作物既不在国家管理之列,又缺乏地方性管理制度的支持与保障,严重制约着我区杂粮杂豆、冷凉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进而影响农牧民增收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条例》建立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管理服务制度,规定对未列入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品种选育者或者品种权人可以自愿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申请品种认定,具体认定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制定,对特色优势作物品种进行身份认定,保护育种者合法权益。

    加强种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理清种业管理职责、层级方面,《条例》在总则中对各级政府及农牧部门履行种业发展、种业监管主体责任作出明确规定。条例第三十三和三十四条规定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跟踪评价工作,引导生产经营和使用绿色、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应当无偿为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提供信息、咨询、技术等服务”。

    强化种子质量管理制度。《条例》规定“种子生产经营者可自愿向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申请种子质量认证。经认证合格的,可以在包装上使用认证标识”。推行种子认证制度对种业发展意义深远,对于企业来说,减少种子质量风险,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护品种合法权益。对农民来说,可以买到放心种、优质种,能够充分释放好品种好种子带动产量提升的潜力,提升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加强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条例》明确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种业大数据和种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区农作物种业信息收集、保存和整理。目前我区新建自治区数字种质资源库,年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2000份以上,录入自治区电子系统平台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7500余份、鉴定评价5000余份,畜禽生产性能测定数据7000余条,为育种研发提供优质种质支持。 

    夯实种业振兴法治基础。《条例》要求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良种生产补贴、基地设施建设补助等政策措施建立优势种子、特色种子生产基地,鼓励建设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高良种保障供应能力。相关服务保障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为加强依法治种、依法兴种能力建设,推动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今年是中央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修订实施《条例》,护航我区种业健康发展正当其时。我厅将结合中央及我区关于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要求,把宣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解读。出台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相关配套办法,确保《条例》落地见效。加强种子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种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种、依法兴种能力水平。


    AI阅读助手:
    点击开始解析文章内容,总结生成摘要...
    {{ placeholder }}
    我要对文章提问

    本内容提供均基于AI自动总结生成,与主办方无直接关联。查看详情

    对本篇文章及关联文件进行提问

    {{ item.title }}
    停止回答
    免责声明

    1、AI阅读助手,旨在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部分答复内容采用AI技术生成,生成式答复内容有歧义或不够准确的,请您阅读其他原文,以原文内容为准。

    3、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与原文内容产生冲突时,请以网页原文的具体内容为准。

    4、我们致力于提供准确、有用且客观的信息,但鉴于AI技术的局限性和数据源的多样性,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用户在使用本平台提供的内容时,应自行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并承担因使用这些信息可能产生的所有风险和责任。

    5、AI阅读助手,提供均基于AI自动解读,与任何主办方或建设方无直接关联,我们对此类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适用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用户在使用时请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

    语音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原文
    阅读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