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
对包头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248号建议的答复
孙殿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社区开辟乒乓球活动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九原区将“社区多功能健身空间”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内容,聚焦社区室内外健身场地打造。目前,全区已建成71处乒乓球场地,其中53处室外场地分布于公园、广场及苏木镇、街道行政村,18处室内场馆覆盖各社区,与其他健身设施共同构建起“10分钟健身圈”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乒乓球运动场所,有效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二、采取措施
1.科学规划场地。深入摸排社区闲置空间资源,结合居民分布与使用需求,合理选址建设乒乓球场地,优先在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活动中心布局,确保场地可达性与便利性。
2.完善设施配置。统筹资金采购专业乒乓球桌、球拍、乒乓球等器材,同步配套照明、防护围栏等设施,保障居民安全、舒适使用。
3.优化运营管理。制定《社区乒乓球场地管理办法》,明确开放时间、使用规范及管理人员职责;逐步推行“错峰开放+预约使用”制度,兼顾居民需求与运维效率。
4.深化活动赋能。联合市乒协、社会体育组织,以社区乒乓球场地为平台,打造“赛事+培训”活动体系。常态化举办迎新年乒乓球俱乐部邀请赛、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开展“国球进社区”系列活动,将赛事下沉至街道、商场、广场等场景,丰富活动形式与覆盖面。
三、取得成果
1.健身网络成效显著。“10分钟健身圈”服务网络基本成型,社区乒乓球场地实现苏木镇、街道全覆盖,居民就近健身的便利性大幅提升。
2.赛事品牌影响力扩大。通过连续举办迎新年邀请赛、“国球进社区”等特色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乒乓球赛事8场,吸引超2000人直接参与,辐射惠及群众约8000人次,有效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增强社区凝聚力。
3.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依托赛事活动与培训体系,培养了一批基层乒乓球爱好者与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从“硬件建设”向“内涵提升”转型,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
四、举一反三
1.深化体社融合长效机制。借鉴乒乓球赛事与社会组织合作经验,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协同机制。鼓励健身协会、体育企业、公益组织参与社区健身设施运营与活动策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赋能”模式,开发太极拳、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多元化体育项目,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的特色健身活动体系。
2.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将社区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建设—使用—维护”全周期管理台账。设立全民健身专项基金,探索社会资本捐赠、冠名赞助等多元筹资渠道,为健身设施升级、活动开展提供稳定资金支持,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欢迎您持续关注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共同为构建活力健康城市建言献策。
签 发 人:刘小平
承办部门: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包头市九原区文体旅游广电局
承 办 人:秦小宇
电 话:6140966
单位名称: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
答复日期:202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