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单体楼栋多、老年人口多,仅靠传统服务模式,总感觉力不从心,难以精准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面对居民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如何让社区服务从“有”到“优”,曾是摆在包头市九原区沙河街道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尹建琴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如何让有限的资源释放出无限的为民效能,是许多社区共同寻求的突破。近年来,九原区沙河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指导各社区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市场化、半市场化路径,将资源盈余直接用于民生服务,实现“花小钱办大事”,推动精细化管理,一个“资源联动—反哺治理—服务升级”的良性循环正逐步形成。
人民群众愁什么 我们就解决什么
“清扫落叶、清运垃圾,环境大变样,住着舒心,房子也保值了……”近日,健康路六号街坊及万达长楼、竖楼的许多居民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小区的新变化。针对无物业小区“政府兜底难、市场不愿进”的顽疾,沙河街道创新推出“信托物业”项目。通过组建社区集体经济物业服务公司,建立社区“两委”、业委会、物业服务人员“三方交叉”任职机制,实现协同与监督并重。同时,建立“以工代赈”激励奖励机制和积分奖励制度,鼓励辖区无职党员及有特长居民参与小区治理。
盘活闲置空间同样是提升服务能级的重要抓手。面对恒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因功能缺失,居民活动需求无处安放的状况,街道积极探索“空间换服务”的合作模式,引入优质武术培训机构,开设公益课堂,使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运动空间,更通过“公益+市场”运营,每年为社区带来不低于5万元的收益。据沙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升介绍,这些资金将专项用于社区设施更新、为老服务及儿童关爱等项目,每一分钱都精准滴灌到民生最需要的地方。
社区干部盼什么 我们就支持什么
作为一个坐拥横竖街特色商业街区的社区,黄金社区党委依托党建联盟议事荟,精心策划打造商居联盟,针对商户经营中的实际痛点,提供了市场登记、幼儿托管等服务。真诚的付出换来了热烈的回响,30余家商户纷纷响应,以平价商品和公益服务回馈社区。“我们提供一些便民服务,让街坊邻里成了熟客,这种‘双赢’甚至‘多赢’的感觉非常好。”一位横竖街商户代表感慨道。这种深度融合,极大地激发了商户的主人翁意识。屈老大烩菜馆、钱添添老式麻辣烫、伊盟人家等20家商户主动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为辖区志愿者提供优惠券、小吃试吃券等积分兑换服务……一个“社区服务商户、商户反哺社区、居民共享成果”的紧密型商居命运共同体已初具雏形。
社区服务需要什么 我们就推出什么
“这小西红柿比超市便宜两成,还直接送到家,咱老年人不用跑腿啦!”在沙河街道推出的“沙河益购”团购群里,65岁的赵丽英大妈参与完接龙,满心期待着这份从田间直达餐桌的新鲜。这背后,是沙河街道党工委牵头,与苏木镇党委直接对接,打造的“农户直供+社区展销”城乡“微循环”模式。“就拿玉米销售为例,以往玉米要长途运输到市场,现在家门口就能卖,运输成本和损耗大大降低,咱农民是真增收了!”哈业胡同镇组织委员邸冰姗的介绍,揭示了这一模式更深层的意义:它不仅在社区筑起了便利生活的“服务圈”,更在城乡之间铺就了产业振兴的“致富路”。
随着“自转”模式的深化,沙河街道各社区的面貌正悄然发生改变。有的引入艺术培训、养老服务机构,让“掐丝镶嵌宝石画”非遗手工坊在“家门口”生根,推动社区服务从“单向供给”转向“多元共建”;有的盘活空闲场地,引入托管服务和修拉锁、磨菜刀等8类“小修小补”服务,让社区服务更加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社区团购、便民食堂的兴起,则让居民从服务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从维持运转到服务升级,沙河街道以党建为引擎,驱动社区增强“自转”能力,这条从“管理”到“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之路,不仅让欢声笑语充盈社区一线,更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富有启发的“九原实践”。
停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