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包头市九原区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在昆河大桥完成安装并部署验证“桥梁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数智化监测系统V1.0”,率先实现前沿技术与公路管养的深度融合,开创了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全新路径。
据了解,桥梁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数智化监测系统是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桥梁从建设、运营到维护、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内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智能分析的系统。它能够监测结构变形、应力应变等桥梁状况,通过捕捉车辆通行产生的振动、声纹等关键数据,为桥梁设计优化和行业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升级。这一系统创新性融合声学指纹技术、微振动融合技术及类脑人工智能推理分析模型三大核心技术,不仅填补了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公路领域声学指纹识别与诊断技术应用的空白,更构建起精准、高效的公路健康监测体系。
如果把这套系统比作一座桥梁的私人医生,那么这个医生有两大专长尤为突出。一是桥梁生命健康状态全周期数智观测系统,它覆盖桥梁建设、运营、养护全生命周期,可实现从早期预警到病害评估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另一个是公路路面外力破坏数智观测与评估系统,它能精准识别超载、冲击等外力对路面的损伤,可以为预防性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之前,九原区的26座桥涵需要一个月人工步巡完成的周期性巡查,现在通过安装公路健康状态数智监测仪,中心需要15天左右就能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并记录相关数值,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九原区交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吕克鹏说。
吕克鹏表示,将在8月中旬完成六座主要干道上桥涵监测系统的安装。下一步,区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将持续深化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同机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系统升级,实现对公路领域桥梁、路面等方向健康状态“全天候、全方位、全周期”的数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