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九原区校园,活力气息扑面而来,各族学生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毽子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武术操的喝喊声铿锵有力……生机勃勃的画面展现了九原区以体育促进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
九原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立足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要求,紧扣“健康第一”理念,实施《九原区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指导意见》,构建“课程+活动+保障”体育育人体系和“人人爱运动、校校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新生态,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体育这一共同语言,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科学规划体育活动,搭建民族团结平台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九原区所有中小学校实施“体育课程优化+大课间活动拓展+课后服务补充”模式,确保各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在课程设置上,九原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义务教育阶段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至少开设2节体育课,明确规定严禁挤占体育课时,确保体育课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从三年级起全面开展“体育走班教学”,让各族学生在足球、篮球、武术等专项课程中增进友谊。学期末,通过技能展示或达标测试等方式,全面、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文化认同
在校园操场上,轮滑少年风驰电掣,旱地冰壶战况激烈,中华武术虎虎生风……九原区以“教会、勤练、常赛”为原则,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有机结合,全面推动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多样化。
一方面,结合“三大球”、冰雪运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新兴运动,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推行“出汗”体育课,让各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一方面,分层设计大课间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通过“一校一品”打造特色品牌。常态化开展的校级、区级体育竞赛成为促进各族青少年团结协作的生动平台,让体育精神在校园内生根发芽。
三、强化保障机制,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九原区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从师资、设施、安全、监督考核等维度入手,筑牢安全质量双防线,为各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在师资保障方面,通过招聘、转岗、引入专业机构力量等方式配强体育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占比提升,建立“专职带兼职”培训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在设施建设方面,开发校内空间,建设“微操场”“微球场”,补充智慧体育设备,满足多样化运动需求。在安全保障方面,定期检查场地器材,制定应急预案,关注特殊体质学生,建立运动伤害保险制度及诊疗绿色通道,确保各族学生都能在安全、优质的环境中享受体育乐趣。在监督考核方面,区教育局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局长牵头督导落实,定期通报各校实施情况,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评优评先,有力推动了体育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落实落细。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九原区创新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学生均衡膳食、规律作息,提升健康素养。通过家长会、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各族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体育锻炼。联合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社会资源拓展校外体育活动空间,为各族青少年搭建更多交往交流的平台,让体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