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丽“几”字弯怀抱中,聚居着5000余名各族群众的萨如拉街道,正书写着各民族携手振兴的动人篇章。各族居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带领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带领各族群众发展养鱼产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在萨如拉,一条开河鱼早已超越食材本身,“她”是民宿窗外的渔火,是温泉池畔的鱼疗,是骑行路上的鱼汤,更是农户们鼓起的钱包。当游客们带着一袋笨鸡蛋、一筐鲜草莓、一尾活蹦乱跳的黄河鲤离开时,带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黄河文化的延续和一个涉农街道用“鱼经济”写就的共富密码。
一、一条鱼的“舌尖经济链”
春潮涌动,黄河破冰,萨如拉的空气中弥漫着开河鱼的鲜香。这条跃出黄河的鱼,不仅成就了舌尖上的盛宴,更串联起民宿、温泉、采摘、骑行等多元业态,造就了“亮丽几字弯,多彩萨如拉”金字招牌,让“吃开河鱼、游萨如拉”成为周边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选攻略。
1.黄河鲤鱼:从渔网到餐桌的财富密码
每年鱼塘产量超154万斤,直接产值达2314.86万元。萨如拉的鱼塘集群采用“生态活水养殖”技术,鱼肉无泥腥、肌理紧实,每斤售价较普通鲤鱼高30%。
2.餐饮矩阵激活消费热潮
40余家鱼餐馆打造“一店一特色”。“开河鱼+民宿”“开河鱼+垂钓”“开河鱼+旅拍”等各类组合,将特色资源连点成线,让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民生工程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不同层次、风格的餐饮业态相互补充。再加上活鱼真空礼盒等创新产品,形成强大吸引力,成功激活消费热潮。数据显示,开河鱼上市期间,当地餐饮营业额同比增长30%以上,不仅为餐饮商家带来丰厚利润,还拉动食材采购、服务用工等上下游产业发展,让萨如拉的经济活力满满,成为区域消费增长的新典范。
二、“开河鱼+”跨界融合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萨如拉开河鱼想要将“美”字招牌从“出圈”走向“长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乐子”到“路子”的蜕变,离不开勤包装、善营销、懂吆喝,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1.文旅节庆:流量变“留量”
黄河故事美食季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更是萨如拉在包装、营销开河鱼上的一次成功实践。活动期间,通过精美的宣传海报、精心制作的宣传视频,将开河鱼鲜嫩肥美的特点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完成了对产品的创意包装,让开河鱼不再只是一种食材,而是成为地域文化的独特符号。在活动现场,黄河风筝集中放飞、马术巡游、室内外垂钓比赛、品味开河鱼等活动,通过举办沿黄系列活动,搭建起展示企业形象、交流产销渠道、丰富群众生活的大舞台,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和地区产业融合多元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一场集旅游、文化、美食、民俗体验于一体的饕餮盛宴。
2.农旅协同:从鱼塘到田园的消费闭环
通过农文旅协同,打造从鱼塘到田园的消费闭环。以万兴泓泽休闲庄园为例,庄园内的研学旅游活动和周边商户采摘活动相互促进,带动草莓大棚日均客流较平日增长150%。同时,鱼塘尾水灌溉技术不仅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还使果蔬产量提升20%,成功打造“生态认证”溢价标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马路边的“春天经济,街道的”绿色农产品“搭车”热销,50多家种养殖户在路边设摊位,售卖笨鸡蛋、鲜牛奶等土特产,通过“买鱼送菜券”模式销量翻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温泉康养方面,九里温泉度假区凭借独特的地热资源优势,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度假区推出“泡温泉赠鱼券”活动,使周末入住率达95%。鱼疗养生馆、恒温垂钓池等二次消费项目,贡献了30%的营收。此外,度假区联动10多家民宿推出“温泉鱼宴夜宿套餐”,旺季时预订需提前15天,深受游客欢迎,有力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三、数字背后的乡村振兴图景
在萨如拉,数字是乡村振兴成果最直观的体现。当产业链条遇上民族团结,每个数字都成了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者,描绘出一幅蓬勃发展的美好图景。
就业增收方面。萨如拉围绕开河鱼构建起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当地就业的强力吸纳器。从开河时节的捕捞环节,直接吸纳了一批本地劳动力。随后,在运输、销售、餐饮等下游产业中,又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整个开河鱼产业链累计吸纳本地就业100余人。
品牌溢价方面。吃开河鱼就来“萨如拉”这一口号,不仅是对当地优质渔业资源的高度认可,更是开启“亮丽几字弯,多彩萨如拉”品牌价值提升大门的钥匙。地理标志认证赋予了萨如拉黄河鱼独特的身份标识,消费者对其品质和地域特色更加信赖,推动产品均价提升25%。这种品牌效应还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区域内其他农产品也跟着受益。凭借萨如拉黄河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周边的果蔬、禽蛋等农产品也贴上了“优质产地”的标签,实现整体溢价。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提升了整个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萨如拉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让鱼“游”得更远
让乡风民风美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1.科技赋能:萨如拉计划投资建设智慧渔业产业园,开启渔业现代化转型。产业园将引入AI水质监测系统,搭配自动化投喂系统。通过这一系列科技手段,预计5年内实现渔业产量翻番,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2.业态升级:深挖黄河鱼文化内涵,开发“渔文化研学基地”,开拓亲子游新兴市场,丰富游玩体验,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3.区域联动:加强与周边乡镇、景区合作,整合旅游资源,打造“萨如拉开河鱼+周边景点”的特色旅游线路。与附近自然风景区联合,推出“赏景品鱼”套票。将开河鱼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组合售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共同开拓市场,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让萨如拉开河鱼产业在合作共赢中“游”向更广阔天地。
从渔舟唱晚的悠然,到产业沸腾的蓬勃,从农垦社会的秋收冬藏,到业态交织的繁荣画卷,萨如拉街道各族群众正携手并肩,以开河鱼为灵动之笔,饱蘸黄河生态的醇厚墨汁,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画卷上肆意挥毫。“一条鱼带活一片水,一片水富饶一方人”,这正是萨如拉人对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憧憬,承载着他们对家乡未来的深深期许,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发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