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如拉街道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严格按照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有牌子、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的四有要求,开展综治中心建设,设立常驻部门5个,包括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麻池派出所、区检察院、街道司法所和麻池法庭,常驻工作人员10名。设立轮驻部门7个,包括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场监督管理所、奶业中心校、奶业中心幼儿园等职能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综治中心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工作思路,建立“四员”同网与“逢五”说事两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综合调解、组织单位专业调解组织作用,利用八调联动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当事人通过自愿和解、依法调解等方式达成和解,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取得实效。
“四员”同网 着力强化基层矛盾调解队伍力量
重点发挥基层网格工作队伍的神经末梢作用,划分17个网格,将4名班子成员、42名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明确科级干部“督导员”、支部书记“信息员”、机关干部“排查员”、社区干部“网格员”的任务职责,择优推选党小组长17名、楼房单元长50名、平房联户长33名,形成一个网格一支队伍、一项工作多人帮扶的“四员同网”工作格局,打造基层微治理“党小组+网格员+单元长”铁三角架构体系。在“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中,网格力量累计走访排查居民2100余户,44名重点人员、特殊人群与5件信访案件全部落实到部门、到社区、到网格员,建立起街道包社区、社区包网格、网格包单元、逐级包保、一包到底的责任机制。
“逢五”说事 有效利用例会制度开展便民服务
按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会议制度的有关要求,综治中心对外线上公布工作信息,每日安排科级干部值班接访,将每周五定为固定例会时间,将理论学习、情况通报、分析研判、部署工作等程序列为“规定动作”,由综治中心负责人主持逐一履行议程。例会结束后,组织值班干部与“公检法司”常驻人员现场办公,将一周来收集汇总到的“疑难杂症”,以及未能当时解决的矛盾纠纷问题向群众进行当面解答,及时调处化解居民矛盾纠纷,不留死角、不留隐患。通过建立“逢五说事”工作机制,让群众能够及时敞开心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处说、有人听、有法解,切实解民忧、办实事。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已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5批次34人,一批较为复杂的邻里纠纷与信访矛盾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