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打印
  •   保存
  •   关闭
  • 【妇孺国医堂】学经典悟中医智慧第171条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8日 16:43    来源: 九原区人民政府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妇孺国医堂】学经典悟中医智慧第171条

    包头市九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5年08月26日 16:13 内蒙古

    图片
    图片
    图片

    探寻经典

    中医奥秘


    图片


    图片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热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171条】


    【原文】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译文】太阳少阳并病,病人出现胃脘部硬满、颈部僵硬、头晕目眩的症状时,应当针刺大椎、肺俞、肝俞等穴位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使用泻下的治法。

    【释义】本条文确立太阳少阳并病的刺法治疗及禁忌原则,其核心病机在于两经邪气交阻导致经气壅塞、枢机不利。所谓“心下硬”非阳明腑实,实因少阳相火郁遏中焦、气滞痰凝所致,与单纯少阳病“胸胁苦满”相较病位更偏脾络;“颈项强”乃太阳经输不利之证,然不同于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此症多伴筋脉拘急感;“眩”为少阳木火上扰清窍之特征症状。

    三者并见形成太阳经输闭阻与少阳枢机窒塞并存的复杂病机。此时若妄用下法,必致三大变证:一则下伤脾胃,引少阳邪热内陷成结胸;二则耗损津液,加重太阳经输拘急;三则扰动相火,风火升腾而眩冒更甚。

    故仲景立刺法为解——取大椎穴通阳散滞,开太阳经输之闭;刺肺俞宣肺气助太阳邪从表解;针肝俞疏泄少阳郁火以利枢机。三穴配伍构成表里双解之刺方:大椎为君统领诸阳,肺俞为臣开太阳之阖,肝俞为佐调少阳之枢,共奏通经调气、和解表里之效。


    AI阅读助手:
    点击开始解析文章内容,总结生成摘要...
    {{ placeholder }}
    我要对文章提问

    本内容提供均基于AI自动总结生成,与主办方无直接关联。查看详情

    对本篇文章及关联文件进行提问

    {{ item.title }}
    停止回答
    免责声明

    1、AI阅读助手,旨在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部分答复内容采用AI技术生成,生成式答复内容有歧义或不够准确的,请您阅读其他原文,以原文内容为准。

    3、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与原文内容产生冲突时,请以网页原文的具体内容为准。

    4、我们致力于提供准确、有用且客观的信息,但鉴于AI技术的局限性和数据源的多样性,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用户在使用本平台提供的内容时,应自行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并承担因使用这些信息可能产生的所有风险和责任。

    5、AI阅读助手,提供均基于AI自动解读,与任何主办方或建设方无直接关联,我们对此类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适用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用户在使用时请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

    语音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原文
    阅读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