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孺国医堂】学经典悟中医智慧第170条
探寻经典 中医奥秘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热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170条】 【原文】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译文】伤寒患者出现脉浮、发热、无汗等太阳表证未解的症状时,不可使用白虎汤;若患者出现严重口渴欲饮水,且没有表症,使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 【释义】此条文确立白虎汤类方的核心禁忌与应用指征,通过表里辨证构建阳明热证的治疗边界。开篇“伤寒脉浮,发热无汗”直指太阳表实证本质——浮脉主邪在肌表,发热无汗为寒邪闭表、卫阳郁遏的麻黄汤证典型表现;此时若误投白虎汤大寒之剂,必致表邪冰伏、内陷传变,故仲景严诫“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继而转折“渴欲饮水,无表证者”则描述纯阳明里热证的辨识框架:其一,“渴欲饮水”标志胃津大伤,反映燥热已烁灼胃阴;其二,“无表证”三字涵盖多重排除诊断——无恶寒示非太阳,无往来寒热排除少阳,无肢冷蜷卧否定少阴,确证邪热独踞阳明气分。此证虽见大渴津伤,然热势未至大实,故主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知母大清气分无形之热,人参益气生津以疗“渴欲饮水”,粳米、甘草保胃存液。 全条通过“不可与”与“主之”的鲜明对比,彰显六经传变中“先表后里”的铁律;更以“渴欲饮水”为分水岭,揭示白虎汤证向白虎加人参汤证演进的内在规律。临床凡见高热烦渴,必先察其汗出与恶寒——若汗出溱溱、恶热不寒,方是白虎投剂之机;倘有一分恶寒无汗,便当慎用寒凉,此乃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辨证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