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孺国医堂】学经典悟中医智慧第163条
探寻经典 中医奥秘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热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163条】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译文】太阳病,表证未解时,医者多次误用攻下法,导致表热与里寒交织而下利。若持续腹泻、胃脘痞硬,属表里同病,需用桂枝人参汤治疗。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面五味药中,用九升水来煮。煮到药液剩下五升时,把桂枝放入。继续煮到药液浓缩到三升。把药渣滤掉。每次温服一升药液。白天服两次,晚上服一次。 【释义】本条论述太阳病表证未解,误用攻下法导致表邪内陷,与脾阳虚衰、寒湿内停形成表里同病的证治,其核心病机在于脾阳受损、中焦虚寒、表邪未解。 桂枝人参汤的证治要点在于:因误下,导致表证与腹泻同时存在。这里的“热”是表证发热的延续,并非里热,而下利是里虚寒所致。腹泻持续不停,不能自止,这是中焦虚寒、脾阳受损、运化失职、水谷不别的典型表现。误下严重损伤了脾胃阳气,使其升清、运化、固摄的功能失常。 “心下痞硬”反映了中焦气机壅滞、寒湿内停的病机。脾阳亏虚,寒从中生,或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停聚,寒湿阻滞气机,结于心下,形成虚痞。 “表里不解者”明确点明此证为表里同病。 “表不解”指原有的太阳表证未解除;“里不解”指新出现的里虚寒证候。 治疗法则当为表里双解,温里为主,兼以解表。桂枝人参汤主之。桂枝人参汤实为理中汤加桂枝。以理中汤温补脾之虚寒,治其本;以桂枝解散太阳之表邪,兼助温中通阳。全方表里同治,重在温里,是治疗太阳病误下后导致“表里不解”的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