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打印
  •   保存
  •   关闭
  • 【妇孺国医堂】学经典悟中医智慧第153条

    发布时间: 2025年06月26日 16:26    来源: 九原区人民政府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妇孺国医堂】学经典悟中医智慧第153条

    包头市九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5年06月26日 11:28 内蒙古

    图片
    图片
    图片

    探寻经典

    中医奥秘


    图片

    图片

    图片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热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153条】


    【原文】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译文】太阳病,医生误用发汗法,导致患者仍发热恶寒,又误用攻下法,出现心下痞满。此时表里之气俱虚,阴阳俱损,阳气衰微而阴邪独盛。若再用烧针治疗,引发心胸烦闷,面色青黄,肌肤跳动的,属难治之症;若面色仅微黄,手足尚温暖的,则较易治愈。

    【释义】本条文系统阐释太阳病误治致变证的病机演变与预后判断机制。太阳病初起当汗解,然医者过汗伤及卫阳,反致“发热恶寒”加重,此非表邪未解,实因汗后阳气外泄、肌表失温;复误用下法,重伤中焦阳气,致脾失健运、胃气壅滞而成“心下痞”,此时已形成“表里俱虚”——表虚因过汗伤卫阳,里虚因攻下损中气,终致“阴阳气并竭”的危重状态。

    所谓“无阳则阴独”,指阳气衰微不能制阴,阴寒之邪独盛体内;若再误施烧针火劫,强发虚阳,必扰动仅存之残阳而见“胸烦”,“面色青黄”、“肤瞤”,此属阴阳离决之兆,故断为“难治”。

    反之,若仅见“色微黄”、“手足温”,表明中焦阳气尚能布达四末,阴寒未至痼结,虽经误治仍有转机,故曰“易愈”。

    此条警示临床当严守“汗不过剂、下不妄施”之训,并确立“阳存则生,阳亡则危”的预后判据,手足温凉成为辨别阳气存亡的关键指征。


    AI阅读助手:
    点击开始解析文章内容,总结生成摘要...
    {{ placeholder }}
    我要对文章提问

    本内容提供均基于AI自动总结生成,与主办方无直接关联。查看详情

    对本篇文章及关联文件进行提问

    {{ item.title }}
    停止回答
    免责声明

    1、AI阅读助手,旨在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部分答复内容采用AI技术生成,生成式答复内容有歧义或不够准确的,请您阅读其他原文,以原文内容为准。

    3、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与原文内容产生冲突时,请以网页原文的具体内容为准。

    4、我们致力于提供准确、有用且客观的信息,但鉴于AI技术的局限性和数据源的多样性,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用户在使用本平台提供的内容时,应自行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并承担因使用这些信息可能产生的所有风险和责任。

    5、AI阅读助手,提供均基于AI自动解读,与任何主办方或建设方无直接关联,我们对此类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适用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用户在使用时请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

    语音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原文
    阅读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