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时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打印
  •   保存
  •   关闭
  • 九原区深化“四个聚焦”推动民族政策宣传月“有形有感有效”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10:42    来源: 民族事务委员会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九原区紧紧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这一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整合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线上”与“线下”联动,以“四个聚焦”,在全区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8+N进”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全方位、全覆盖和常态化、全员化开展,教育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聚焦顶层设计,吹响全员参与“集结号”。围绕“历史古韵凝人心”主题,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周密谋划部署,积极创新实施。一是召开九原区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部署会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制定印发《九原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拉开全区宣传月活动帷幕。二是创新开展“一把手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组织苏木街镇、嘎查村社区两级党委书记,区直有关单位、有关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体会,谋划部署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举措,并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向全区进行宣传推广。三是各苏木街镇、各部门、各单位相继召开动员会,制度工作计划,对本部门宣传月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分解细化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宣传工作格局,确保宣传月活动纵深推进,取得实效。

    聚焦宣传教育,擂动团结奋进“同心鼓”。突出主题、深化内涵、扩大范围,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联动、全领域覆盖的宣传教育格局。一是抓实线上宣传,“九原发布”“九原区委”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34家媒体平台,向各族群众介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最新动态、典型事例和亮点做法,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至目前,线上共发布各类信息1200余条。二是举办九原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形象代言人评选活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举行“红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比赛,61个重点培树点位宣讲员参赛,评选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形象代言人,打造一支覆盖各行业、各地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队”。三是抓深线下宣传,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2024年“民法典宣传月”启动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红石榴”宣讲员能力提升班等活动20余次,参与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共计1万余人,各族群众民族政策法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聚焦载体形式,搭建交流交融“连心桥”。细化任务,强化措施,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着力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一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以“石榴籽育人深化建设工程”“北疆教育心向党”等品牌工作为抓手,结合“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开展“中华非遗博物馆”启动仪式、“民族团结一家亲 籽籽同心向未来”、师生普通话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全区87所各级各类学校,共开展活动100余次,参与师生7000余人次。二是坚持互嵌式发展理念,重点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点29处,先后建设安装民族团结主题景观小品19处,展陈各类宣传栏、展示板、宣传标语485处,开展“红石榴杯”知识竞赛、体育赛事等活动共计20余场次,参与群众上万人。三是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产品征集展陈活动,征集体现九原本土文化特色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创非遗产品实物800余件,择优在九原横竖街和各类民俗艺术活动上进行展陈,激发各族群众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聚焦融合推进,绘就同心筑梦“新画卷”。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奋力投身九原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一是不断深化“秦直道”“胡服骑射”“昭君出塞”“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内涵,采取多种形式,在横竖街、麻池古城、黄河谣、梅力更景区等文化景区开展符合九原区实际和特色的“历史古韵凝人心”系列活动8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万余人。二是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新增包头师范学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两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基地”,挖掘推动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题的研究转化。发挥包头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包头市科技馆、包头市委党校、九原区党建主题公园、黄河谣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共吸引全市50多家单位3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三是通过研究一个“有代表性有启发性”课题、挖掘一组“感人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多层次、广渠道、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教育、媒体报道、典型宣传、示范选树,充分展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面貌、新活力、新气象,共同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AI阅读助手:
    点击开始解析文章内容,总结生成摘要...
    {{ placeholder }}
    我要对文章提问

    本内容提供均基于AI自动总结生成,与主办方无直接关联。查看详情

    对本篇文章及关联文件进行提问

    {{ item.title }}
    停止回答
    免责声明

    1、AI阅读助手,旨在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部分答复内容采用AI技术生成,生成式答复内容有歧义或不够准确的,请您阅读其他原文,以原文内容为准。

    3、AI阅读助手,所提供的内容与原文内容产生冲突时,请以网页原文的具体内容为准。

    4、我们致力于提供准确、有用且客观的信息,但鉴于AI技术的局限性和数据源的多样性,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用户在使用本平台提供的内容时,应自行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并承担因使用这些信息可能产生的所有风险和责任。

    5、AI阅读助手,提供均基于AI自动解读,与任何主办方或建设方无直接关联,我们对此类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适用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用户在使用时请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

    语音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原文
    阅读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