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嘎如泰苏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抓、常态抓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聚焦全苏木中心工作,凝聚发展共识,汇集发展合力,促进辖区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立足地区实际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不断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试点示范上彰显“苏木品牌”。
一、以思想政治为引领,构筑民族团结基石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苏木坚持党的领导,把高位谋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保稳定、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阿嘎如泰苏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科室,嘎查村配备民宗助理员,组建党小组,划分网格,让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二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近年来,苏木党委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治学习、主题宣讲、知识测试等深入学习研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指导各党支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三会一课”学习计划,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嘎查村“村规民约”,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悟力和执行力,通过常学常思实现思想认同,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进而外化于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石。三是创新活动形式载体。苏木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并积极开展好具有苏木“特色”的民族宣传月活动,精心创作了一批独具人文风貌、反映民族特色、体现团结主题的文艺精品节目,充分依托“一周两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水平,近年来组织开展“讲故事、知中华”“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宣讲”等活动20余次。四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常态化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结亲入户等传播形式宣传民族理论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均每月宣传条数达30余篇,并在辖区路口、围墙、灯杆等多处设立悬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等80余处,彩绘“民族团结”主题墙体近2000平米,建设红石榴驿站、红石榴广场2处,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党建红色研学路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紧密融入日常工作,民族团结思想深入人心。
二、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回应民族幸福期盼
一是聚焦民生福祉改善提升。苏木党委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生大改善增进民族大团结。着力破解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树立服务意识,依托党员志愿服务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做好跑腿代买、业务代办、送医送药、节日问候,政策宣讲等“上门服务”,以细微小事做好民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善民生工程,2023年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自治区田园综合体项目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等2656万元,提档升级各嘎查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哈滨线旅游大通道、维修更换路灯280余盏,改善辖区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服务农牧民群众。二是持续抓好生态建设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推动大青山南坡生态景观林、果品经济林建设,为经济发展储备绿色优质资产;认真落实林长制工作要求,全年各级林长巡林80余次;注重绿化美化提质管理,实施主干道公路苗木补植、枯树清理、定期养护。三是着力提升农牧民经济收入。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促创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找准符合发展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增收之路。建立工作坊开设民族手工艺培训班,将非遗文化从静态结合发展到活化利用;鼓励特色餐饮民宿发展,为广大群众带来就业致富新路径;结合各嘎查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实际,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全力推进乌拉山营地、大罕台旅游景区、红柏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防空洞、农事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融入研学和文旅产业发展,增添全域旅游新动能,阿嘎如泰嘎查荣获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组织开展乌拉特手工艺非遗产品展示展销、马球公开赛、那达慕大会、自治区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20余次,以旅游带动辖区特色餐饮、民宿、民族手工艺制品等业态增收的同时,切实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氛围得到增强。
三、以治理有效为目标,推动民族和谐共融
一是以“自治”构建体系机制。苏木党委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模式,指导嘎查村建立“五人理事会”制度,挖掘老乡贤、老党员、老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潜力和热忱,及时解决各族群众矛盾纠纷,协调解决土地用地、承包地遗留问题、政策咨询等50余件,阿嘎如泰嘎查因此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多项荣誉,切实当好群众的办事员,推动基层治理纵深发展。二是以“情治”推进交流信任。为做好共建共治共享,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全力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苏木开展“干部牧民大结亲”活动,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实践”为题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83名党员干部与606户农牧民结亲,累计入户5000余次,近年来解决各族农牧民群众“大事小情”1000余件,通过党员干部与农牧民结亲入户,形成了唇齿相依、携手奋进的新格局,不断提升农牧民幸福指数。三是以“智治”探索高效合作。建设乡村振兴数字平台,集智慧党建、VR全景乡村等15个模块,实现全域可视化实时监控,有效防控私挖盗采、违规放牧;通过线上平台受理办结事项66件,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使辖区各族群众信任度、获得感、幸福感、团结感逐年提升。
下一步阿嘎如泰苏木将持续加强学习教育,普及民族知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结合苏木地区实际,不断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和方式方法,推动宣传和创建活动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把民族工作与推动全苏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新常态”,逐步打造多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